編者按:1949年9月底,中國人民解放軍成功的凱歌已經響徹中華大地,退守到島的國民黨軍還在做最后的頑抗。苦守在孤島上戰斗的瓊崖縱隊面對著配合解放軍征戰、解放島的重任。此時,在瓊山、文昌一帶游擊區堅定戰斗的瓊崖縱隊獨立團,也在緊張地預備著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位瓊縱小戰士回憶當年慶祝共和國慶典的別樣一幕,讀來令人感觸萬千。
值此八一建軍節到臨之際,本版組織一組紀念文章,共同重溫那段血與火交加的戰爭歲月。
八一建軍節前夜,記者采訪了瓊崖縱隊獨立團的六連小戰士邢浪平先生。這位當年只有17歲的歸僑戰士,欣然回憶起當年他所在軍隊六連在敵人的眼皮子底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舊事。他說,共和國誕生前夕,時任獨立團政委的張發華(上)來到身處游擊區的六連。那個時候,島上的戰斗還在劇烈進行中,共和國成立的慶典動靜是不能預先通知戰士們的。
戰士們穿上新軍裝
邢浪平回憶,9月底的一天,我們在瓊山、文昌交界的丘陵地段休整,忽然秘密地運來了三大麻袋的軍裝,這令全連激動不已!戰士們早已期盼的軍裝終于出目前面前了!這是淺黃色的中山裝,這和我們身上的破衫比擬,簡直是天壤之別了。戰士們個個神采飛揚,但是,服裝一穿上身,鄉下裁縫手藝的粗陋就表露出來了。正在此時,有告訴說政委張發華已經達到。戰士眼中的張發華是一個威嚴而有幽默的英勇,他是瓊山演豐鎮坡頭村人,1922年出生的老黨員。戰士們的新裝固然不十分合體,但最讓他發愁的是戰士們頭上的帽子還是五花八門。邢浪平興高采烈地用手比劃著:我們的帽子有赤軍的八角帽,勞工的鴨舌帽,有童子軍的船型帽,更好笑的是,我們還有戰士戴著國民黨兵的大蓋帽和日本兵的蘿卜帽,我戴的還是英國的呢子帽呢!怎麼能戴著這樣的帽子慶祝新中國誕生?懇切機智的張發華隨即做了一個決意:明天開慶祝會一律不準戴帽子。
戰士們激動了一夜,第二天終于到臨了。邢浪平回憶說,那天一大早,連隊全副武裝,穿著整齊,統一的新軍裝,統一的不戴帽,一排青年的戰士因其青年,不戴帽的頭發就變成統一的白色了,這時大家才明了張發華政委為什麼不讓戰士戴帽的理由了。台灣運彩網站方陣前面,暫時搭建了一個臺子,臺子上擺放著幾條板凳,張發華和團部幾位領導,還有幾個場所干部正在熱鬧交談著,不時又指揮哨兵和勤務人員就事。在一陣的緊張繁忙過后,戰士們才知道,本來今日這個大會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對莊重而陌生的國運彩 過關 意思號全稱,戰士們還說得不順暢,但這是共產黨和人民群眾斷送了無數生命和鮮血才換來的新中國,這一點讓戰士們堅牢銘記了,興奮振奮之情難以掩抑。
海口解放歡天喜地。地魯樸翻拍
軍民共慶新中世足 賠率 運彩國誕生
邢浪平說,記得傳授員說的第一句話是:我們是新中國的第一代國民。青年的戰士們在那個時刻還不能完全深刻地懂得這是歷史的巨大變化,是翻天覆地的歷史轉折,大家只是直覺新社會的光明即將到臨,直覺她的偉大成功。此時,我們游擊區還在國民黨的包抄圈中,成功的快樂讓我們全然不顧這些危險,全團歡呼過后便是拉歌。歌卻只有兩首,一首是瓊崖縱隊隊歌,另一首是《團結便是氣力》。當時流行的革命歌曲還沒台灣運彩賽事心得有流傳到島來。固然只有兩首歌,卻唱得熱烈,你方唱罷我出場,場面很熱鬧,引來不少當地老黎民。場所干部組織的慰勞隊有挑年糕的網路下注 運彩,有扛甘蔗、挑花生的等等,這些慰勞品都系著紅布條,特別是那些叉開站立起來的一簇簇甘蔗,紅色的布條和綠色的蔗葉,交映出濃烈的喜慶色彩。太陽已經升起來了,大會即將開始。邢浪平說,政委張發華拿著一張說書稿,剛一站定,他就鬆開嗓門大聲公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大會目前開始!四個號角手走到臺前,國歌奏起來了。
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樣的國歌吹奏。接著鳴炮和升旗。一個炮輪子被竹竿撐起,硝煙和鳴響頓時在綠油油的草地上彌分散來。這時,一面五星紅旗也系在一條長竹竿上舉了起來,幾個戰士使勁地讓她在空中搖曳,要讓大家看到五顆紅星的閃光璀璨,要讓共和國的旗幟在邊陲久久飄揚!那一刻,作為一個甲士的自豪感和榮譽感油然生起,滿腔興奮的淚水奔涌而出。我們喊著成功的口號,氣氛熱鬧而有序。口號喊畢,張發華政委又站到臺前,這回他離開闢言稿,扯開嗓門:‘同志們,新中國成立了,我們要打更多的勝仗來歡迎解放!’話不多說,簡短有力。他最后說了四個字:目前動身!于是,方隊當即動起來,依照預先制定的方位,各連跑步離場,只留下膳食班來處理各種慰勞品。
在敵人眼皮底下完工慶典
這個慶祝會只開了半個多小時。此地間隔文昌縣的敵軍,只不過30公里。在敵軍眼皮子底下召開的這次最有歷史意義的慶祝會,成了瓊崖縱隊軍史上一段傳奇影像。1950年5月1日,瓊崖縱隊配合解放軍征戰,創新了木船打軍艦的軍事神話,島終于在雄壯的凱歌中迎來了最后的成功,這支軍隊也隨著進城,開始新時代的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