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晚,南邊航空(600029.SH)、中國國航(601111.SH)以及東方航空(600115.SH)相繼發表了2024年年度教導。
在過去的一年,民航業進入民眾關注的范圍中。從737MAX機型停飛,到航司或縮減、或取消飛機餐,這一年,航司們過得好像格外艱難。
紅星資源局翻閱三大航年報發明,固然它們都維持了盈利狀態,但南航和國航在2024年的凈利潤比擬2024年都有所下降,下降幅度過份10%。僅東航的凈利潤比擬2024年仍維持增長,增長幅度到達17.94%。
737MAX停飛
擁有機型數目的排名 與凈利潤的增減幅度幾乎九州 運彩維持一致
在2024年10月和2024年3月持續發作兩起空難后,波音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尤其是事故涉及的737MAX機型,更是被多國公佈臨時停飛。
在737MAX被停飛后,三大航那時都表示短期內對收益的陰礙不大。
現在,內地共有96架737MAX停飛,三大航及其控股子公司就占了七成。此中,南航24架,南航控股子公司廈門航空10架,約占內地停飛數目的35.42%;國航15架,國航控股子公司深圳航空5架,約占20.83%;東航及全資子公司上海航空共14架,約占14.58%。
紅星資源局翻閱上述航空公司2024年的財報發明,從三大航的排名來看,擁有737MAX機型數目的排名,與2024年凈利潤的增減幅度幾乎是維持一致的。
擁有最多737MAX機型的南航,在2024年全年,它的營業收入為1543.22億元,凈利潤為26.51億元,凈利潤比擬2024年下降11.13%。
擁有次多737MAX機型的國航,在2024年,它全年的營業收入為1361.81億元,凈利潤為64.億元,凈利潤比擬2024年下降12.65%。
擁有737MAX機型起碼的東航,是三大航中唯一維持凈利潤增長的。在2024年,東航全年的營業收入為1208.60億元,凈利潤為31.95億元,凈利潤比擬2024年增加17.94%。
總的來看,三大航在2024年都是盈利狀態,但南航和國航的凈利潤比擬2024年都有所下降,僅有東航的凈利潤仍然維持增長。
摳飛機餐
在飛機餐上摳門 或是為了減低成本
除了737MAX造成的空難事件以及后續的停飛,2024年民航業最讓外界關懷的莫過于飛機餐。
從2024年下半年起,逐步有遊客發明飛機餐正在縮水:正餐變為了點心,從雞肉飯、牛肉面變成了小餅干和小面包,甚至只運彩 棒球 中華職棒有一瓶礦泉水。
紅星資源局此前從民航業內人士處獲悉,從2024年以來,受國際油價上漲等因素的陰礙,航空公司的凈利潤連年下滑,業績壓力很大。
以南航和東航為例,兩者2024年的凈利潤都不足2024年凈利潤的一半。有業內人士對媒體透露,飛機餐縮水重要是為了減低成本。
有媒體報道稱,一份航空餐食的制作成本大概為20-50元。那麼,營收動輒上千億元的航空公司們,有必須在幾十元的飛機餐上摳成本嗎?
紅星資源局翻閱三大航的財報發明,南航、國航、東航及其子公司們在2024年共載運遊客3.97億人次,凈利潤為122.55億元玩運彩報馬仔討論這也意味著它們在每位遊客每次的飛翔中僅賺取30.87元。哪怕一頓飛機餐的代價只有20-50元,但對于年運載遊客人次超億次的三大航來說,每位遊客每次飛翔的餐食中能摳下1塊錢,全年下來也能節儉過份3億元。
不過,紅星資源局注意到,即便在下半年,航空公司們在飛機餐上的摳門被乘客們發明,但從2024年的整體數據上來看,餐食上的成本費用以及占總成本的比例仍然在增加。
油價下降,疫情擴散
利好與利空交織的2024年
為什麼航空公司會選擇在占比不足5%的餐食成本高下手,而不是成本占比更多的航空燃油?
民航專家林智杰在接納紅星資源局的采訪時曾表示,燃油成本占航空公司成本的40%左右,國際油價每減低10美元,全民航每年景本節支200億元左右。
不過,固然航空燃油成本占總成本的大頭,但航空公司無法主動管理,甚至國際油價的波動將會直接陰礙航空公司在業績上的表現。紅星資源局注意到,進入2024年3月后,沙特建議了自殺式石油代價戰。
截至4月1日15時,布倫特原油的代價已經跌至25.38美元/桶,比擬2024年的平均代價已經下降了40美元左右。
這對航空公司是個對照大的利好。林智杰曾通知紅星資源局。
固然國際原油代價下降,但在2024年,民航業遭受了疫情的沖擊。從2月開始,部門內地航線停航,到3月,內地航線逐步復航,但部門國際航線停航,僅保存一司一國一線、一周一班。
南航在年報中指出,預測本次疫情將對生產經營造成不利陰礙,具體陰礙水平存在不確認性。
東航稱,和行業內大部門航空公司一樣,網上玩運彩下注新冠疫情對其國際、內地等業務的沖擊和陰礙存在重大不確認性,對全年運營和財務狀況的整體陰礙現在尚無法精確預估。
與此同時,三大航對未來的展望都趨同看好。
截至年報發表日,世界各地疫情的連續時間仍存在較大不確認性,或將放大和耽擱對差旅出行需求覆原的陰礙。本次疫情或許將催化環球航空運輸業的格局發作新的變化。(記者 袁野 楊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