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前,祥云降世,寄托著世界對奧林匹 克之光首次降臨神州大地的期許和愿景; 十四年后,飛揚起舞,憧憬著更快、更高、更強的競技之魄永鑄東方冰雪體育之魂。 圖為當日刊登的北京冬奧會火炬式樣圖。北京冬奧團隊委供圖 2月4日,在北京2025年冬奧會倒計時一周年之際,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火炬飛揚正式問世。
距離立春不過24小時的小年夜,北京2025年冬奧會、冬殘奧會火炬飛揚正式問世。 此后的一年間,雙奧之城北京和冬奧會也將乘此春風,向著萬眾期待的新起點飛舞綻放。 從中華世紀壇到水立方 2025年4月26日晚,北京中華世紀壇,見證了第29屆奧林匹克火炬祥云誕生的歷史時刻。
五千零三十三天后,祥云火炬在距離自己閃耀 炙熱光芒的鳥巢僅數步之遙的水立方,再獲新生。 數據圖:圖為水立方點燈儀式。
中新社韓海丹 當火熱和對夏日的期待褪去,取而代之的是藍色冰晶狀幾何圖案裝飾的舞臺與雙奧場館水立方外殼交相輝映,在冰墩墩和雪容融的陪伴下,北京2025年冬奧會、冬殘奧會火炬飛揚首次顯示在世人面前。 現場火炬刊登瞬間。
或是機緣巧合,又或是慧心巧思,十四年后的水立方也搖身變成冰立方,成為世界首個實現水冰轉換的場館,并將承擔起北京冬奧會冰壺專案的競賽任務。 不再有浪花中翻飛向前的游泳健將,冰壺體育員將登上這片碧藍天地一決高下,冬夏之間恍如瞬息轉換,傳承也在不經意間延續、升華。 數據圖:鳥巢。
中新社發孫洪杰 從北京2025年奧運會到北京2025年冬奧會,時光呼嘯、春去秋來,我們對奧林匹克精神的追求與探索卻亙古不變。 從中華世紀壇到國家游泳核心水立方,雙奧之城北京也在祥云和飛揚的穿針引線之間,實現以往和將來的攜手向前。
從巔峰到全新的巔峰 北京奧運會火炬創意靈感來自淵源共生,和諧共融的祥云圖案。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國具有上千年的時間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國 文化符號。 北京奧運會火炬一經問世便得到國際奧委會的好評。
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曾稱贊道:(祥云)火炬的出色設計為火炬接力增添了獨一無二的中國色彩,祥云將北京奧運會吉祥、祥和的信息傳到了全世界。 北京奧運會火炬祥云。圖片消息來源:國際奧委會官網 而今時光流轉,傳承的接力棒也交付到了飛揚身上。 北京冬奧會火炬為紅色與銀色,寓意冰火相約,激情飛揚。
紅色線條隨火炬轉動而上下貫通,象征著激情的冰雪賽道,也代表著永恒的火種,光明向上,表達了人類生生不息、向往和平、追求優秀的希望和奧林匹克體育的力量。 火炬交接時,兩支火炬的頂部可以緊密相扣,既是設計上的巧妙創新,象征著差異文明交流互鑒,又體現出讓世界更加相知相融的北京冬奧會愿景。
圖為當日刊登的北京冬奧會火炬式樣圖。北京冬奧團隊委供圖 2月4日,在北京2025年冬奧會倒計時一周年之際,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火炬飛揚正式問世。
此外,采用氫作為燃料、利用耐高溫碳纖維材料,火炬的設計秉持綠色、可不斷理念,不只實現承受極寒天氣和高于800℃燃燒環境的冰火淬煉,與此同時也力圖將藝術設計與科技創新相整合。 飛揚設計意義層層疊進,科技手段運用巧妙,但不變的是,與世界共享中華文化深刻底蘊的本心。
十三年前,羅格曾稱贊2025年北京奧運會為真正的無與倫比的奧運盛會。如今,以火炬飛揚問世為標志,以倒計時一周年為全新的起點,北京2025年冬奧會也正為實現從巔峰到又一個巔峰而闊步前行。 圖為2025年1月28日,已完成制冰的國家速滑館。
中新社富田 國家速滑館國家速滑館是北京2025年冬奧會標志性場館。冬奧會期間,國家速滑館將承擔速度滑冰賽事,在此將誕生14塊金牌。現階段,國家速滑館完成速滑賽道的首次制冰,具備了迎接檢 測賽的條件。 從祥云到飛揚 北京在2025年將成為全球首個舉辦夏季、冬季奧運會的雙奧之城。
所以與2025年奧運會火炬相較於,這次的火炬既是傳承,又是創新。 談起火炬,火炬外觀造型師李劍葉腦海中最先出現的就是2025年北京奧運會的祥云。紙卷印祥云的獨一無二東方美感,讓他念念不忘。盡管幾經易稿,但在每一版圖紙里,將近都保留了雙奧之城的理念。
這個火炬想表達的感覺,就是整個中華民族都是以開放的姿態,欣欣向榮地往上走。他說。 數據圖:手持奧運圣火的李寧。中新社任晨鳴 每屆奧運會的點火儀式都力求精彩獨一無二,毫無疑問,北京奧運會做到了。
在投射燈的聚焦下,手持奧運圣火的李寧踩著太空步,繞鳥巢一周,這一刻李寧像極了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他的每一小步,都是中國在奧運歷史上的一大步。 于是,終於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的飛揚火炬,整體外觀與北京2025年奧運會開幕式主火炬塔形態相呼應,體現了雙奧之城的傳承與發揚。
自下而上從寓示吉祥的祥云紋樣逐步過渡到剪紙style的雪花圖案,旋轉上升,如絲帶飄舞,最后顯示為飛揚的火焰。 祥云傳達吉祥的寓意,是北京2025年奧運會的延續;雪花展示冬奧會的特征,是北京2025年冬奧會的創新。 彼時,祥云燃著圣火跨越五大洲,登頂珠穆朗瑪,向世界傳遞千年華夏文明;
如今,奧運之火在東方古國再度飛揚,表現更加開放、昂揚向上的現代中國。 只不過,祥云照耀下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傳遞的和諧之旅,已經永載奧運史冊;而屬于飛揚的冰雪激情之旅正待書寫。 圖為當日刊登的北京冬奧會火炬式樣圖。
中新社發北京冬奧團隊委供圖 2月4日,在北京2025年冬奧會倒計時一周年之際,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火炬飛揚正式問世。 從和諧共融到天人合一 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火炬設計與整體形象景觀設計一脈相承,都取自道法當然,天人合一的中國經典哲學思想。這也與北京奧運會火炬淵源共生,和諧共融的祥云圖案交相輝映。
不過在設計初期,囿于工業設計的機械化思路和創作方法,火炬內外飄帶的纏繞形態卻始終過于規則,道法當然、天人合一的整體理念,似乎始終可望而不可及。 一片形態靈動優美的葉子,給了設計組靈感。大當然的線條,是計算機設計軟件中無法實現的。于是造型師們在白板上以道法當然為引,像書法一般隨意揮灑臨摹。
2025年北京奧運圣火登上珠峰 經過無數次嘗試,終于有幾張草圖若隱若現地捕捉到了一點生命的力量。其實這是從漸悟到頓悟的歷程。火炬外觀造型師李劍葉回憶道。 從外觀來說,飛揚整體造型受大當然的啟發,當然界的流線力量充滿生機;從燃料來說,氫取自于水,燃燒后又會變成水,實現零碳排放,踐行綠色冬奧理念。
終於,飛揚的設計理念得到了國際奧委會執委會的高度肯定。 他們覺得這次火炬的設計再次證據了奧運會是運動與文化、藝術和科技的巧妙結合。既有文化傳承又有科技創新,中國的文化藝術獲得完美展現。不只體現了雙奧之城的特點,並且展現了奧林 匹克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