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貸業務曾是上市公司火爆的互聯網金融業務中最亮一環,然而跟著金融監管政策收緊,多家小貸公司出現爆雷,這讓投資此中的諸多上市公司很受傷,不僅資金鏈遭受連累而股價出現大跌,留下了一地雞毛,甚至有的公司實控人也因此被立案查訪。
在前幾年互聯網金融潮興起下,A股市場上自2024年以來約有50余家上市公司設立或參股了小貸公司,這些公司在初期發展極度火爆,或多或少地通過小貸業務獲得了一定的收益,但跟著金融監管政策的趨嚴,以及各類網貸公司相繼爆雷下,涉足互聯網金融的風向出現轉向,原涉足相關網貸業務的上市公司要麼選擇退出,要麼被深套此中,而受連累股價也讓二級市場投資損失慘重。股價大跌下,有多家公司出現實控人被立案查訪,或被披星戴帽。
以2024年10月被立案查訪的熊貓金控為例,其就因陷溺放貸而直至資金鏈斷裂出現爆雷。2024年頭時,熊貓金控旗下的銀湖網累計貸款達80億元,涉及出借人38700人,借款人高達20600人。在爆雷之前的2024年上半年,熊貓金控營收已經大幅下滑了43%,業績表現相當慘淡,股價更是從2024年高點以來一路下滑,至今最大跌幅過份了70%。
除了熊貓金控,上市公司二三四五也因深陷小貸業務而終極導致出現大額壞賬,從借貸王變為了減值王。其旗下的互聯網金融機構2345借貸王因多次發作借貸用戶逾期場合,在2024年時曾出現高達9億元壞賬,而2024年更因發放借貸產生的壞賬導致資產減值了6.26億元。2024年股價高點下跌以來,至今跌幅過份50%。
此外,曾經的熱門上市公司愷英網絡也同樣如此。從2024年起,其大舉進軍互聯網金融行業,曾一舉收購了5家互金公司,布局多個現金貸,但因旗下借貸公司或是收不回借款導致資金鏈斷裂、或是由於違規收取高額砍頭息,互聯網金融業務終極爆雷,那時的實控人王悅也在2024年5月被刑拘。從股價表現看,自風險曝光后,股價由2024年高點至本年低點,最大跌幅同樣過份了50%。
上述過往案例無不反應出,小貸業務固然曾經給上市公司帶來很大誘惑和長處,但同時蘊藏的風險也是相當的高,這給現在仍介入小貸業務的上市公司敲響警鐘。在現在仍涉及小貸業務的上市公司中,《紅周刊》記者發明,有的已經開始展現風險,若把控不好,不去除會步往年爆雷上市公司的后塵。
分眾傳媒持股小貸公司 聯營公司糾紛纏身或連累上市公司
對于有的上市公司來說,因介入的小貸業務常年都處于一個賠本狀態,不僅難以給公司帶來收益,還很有可能成為上市公司的連累,在這公司中就包含有了分眾傳媒。
資料顯示,分眾傳媒在2024年借殼上市A股后的第一筆投資并不是在主業上,而是瞄向了互聯網金融領域,其旗下全資子公司在2024年1月斥資1億元收購了信用卡代償平臺還唄的運營主體上海數禾科技70%股權,這筆收購在那時就因估值疑問而遭受了很多質疑,由於在收購之前的2024年,數禾科技還全年賠本547萬元。直到目前,有關還唄和數禾科技的各種質疑仍在繼續,它們已成為分眾傳媒風險的滋生地之一。
解析數禾科技在被分眾傳媒收購之后的表現,除了2024年,幾乎都是在賠本的,這意味著上市公司在投資該公司的幾年中,幾乎沒有獲得什麼收益。資料顯示,2024年3月至12月,數禾科技賠本了約2300萬元,因這一時間段其還為分眾傳媒旗下全資子公司,業績賠本直接連累分眾傳媒凈利潤2300萬元。2024年之后,分眾傳媒通過增資擴股和轉讓了數禾科技部門股權,使得數禾科技變身為分眾傳媒的聯營公司。在2024年至2024年一季度時期,上市公司按權益法下確定的投資損益差別為-157.78萬元、-1613萬元、1.1億元和-9208.4萬元。整體核算下來,自2024年3月收購之后至2024年一季度,數禾科技不僅沒有給分眾傳媒帶來收益,相反還連累了分眾傳媒利潤約2278萬元。
在對數禾科技的投資過程中是有不少問題的。《紅周刊》記者在上市公司2024年11月18日發表的轉讓部門子公司股權及增資擴股引入投資者的公告中發明,數禾科技2024年共賠本了4853萬元,可其3月至12月僅賠本了2300萬元,如此場合意味著數禾科技在前兩個月就賠本了2500萬元,這樣的賠本金額是真實嗎?同樣是這份公告披露,數禾科技2024年1月至9月就共賠全球即時比分本4041萬元,也便是在這一年,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開始明顯收緊,而在此底細下,上市公司2024年年報中按權益法確定的投資損益卻只有-157.78萬元,要知道上市公司在這年年終時仍持有數禾科技41.99%股權的,因此,-157.78萬元損益數據是否真實是令人有問題的。那麼,數禾科技的業績實際上對分眾傳媒的連累到底是幾多,這是需要打上個大大問號的。
因數禾科技無法從日常經營上給上市公司帶來收益,分眾傳媒便打起了股權挪騰的主意。先是在2024年11月,分眾傳媒將自己斥資5000萬美元設立的具有互聯網小貸執照的分眾小貸裝入了數禾科技,緊接著又將數禾科技12.92%的股權以1.2億元的代價賣出,由此推算,此時數禾科技100%股權估值高達9.29億元,要知道在2024年時,數禾科技70%股權估值僅為1億元,所對應的100%股權估值為1.43億元。除此之外,那時還有紅杉、信達、諾亞等投資方以3.5億元增資了數禾科技608萬元的注冊資源,這一舉動固然將分眾傳媒所持數禾科技的股份稀釋至41.9%,但卻令其所持股權的身家水漲船高。據2024年年報,在喪失管理權后,分眾傳媒所持剩余股權按公允價值重新計量產生的利得高達5.6億元。
需要注意的是,數禾科技估值的水漲船高給分眾傳媒帶來的收益僅僅只體目前了運彩 投注時間賬面上,并不是真金白銀的利潤,而且這此中本身還包含有了置入的分眾小貸5000萬美元的資產(若按1:6.5匯率算計的話,約合3.25億元),若扣除分眾小貸5000萬美元資產的話,通過此番股權挪騰,數禾科技給分眾傳媒帶來的溢價收益約2.35億元(僅為賬面收益),理論上,若此后數禾科技經營場合不能有效改良,則其賬上的收益將會大幅縮水,事實上,此后數禾科技的不盈利也確切陰礙到了分眾傳媒收益,僅在2024年一季度,其按權益法確定的投資收益就為-9208萬元。
除了從賬面收益角度看,數禾科技長期不盈利很可能會成為分眾傳媒的包袱,而若從風險角度看,還唄平臺和數禾科技現在糾紛纏身,這很有可能給分眾傳媒的股價帶來不小負面陰礙,一旦其未來出現爆雷風險,不去除會間接令分眾傳媒出現股價大跌可能。
公然資料顯示,數禾科技旗下的還唄平臺和分眾小貸已多次出現用戶投訴場合。在第三方投訴平臺上(如黑貓投訴),就有不少用戶投訴還唄收取高額擔保費、主動還款失敗、無法正常注銷賬號等疑問。而據黑貓投訴上一位用戶就表示,本年7月12日為還款日,之前一直處于還款中,系統沒有自動扣款,自己也無法手動還款,直到晚上12點后就變成外部系統反常導致逾期。此外,還有投訴人稱,在沒有充值還唄會員的場合下,接收了188元會員費扣款。還有用戶稱在還唄借款1000元后,被(特約)百度服務扣款188元。值得注意的是,假如將這188元計入借款成本,縱然不再考慮其他利率,其年化借款利率也高達38%,過份了36%的民間貸款監管紅線。
要知道,上述糾紛場合也都曾出目前過往已經爆雷的小貸平臺上,上述信號的出現可能意味著這個小貸平臺已經存在不少的經營疑問。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眾多糾紛之外,早在2024年時,上市公司還在財報中披露,數禾科技的應收賬款為4874萬,壞賬預備高達1107萬,如此之高的壞賬預備占比,同樣很可能展現為數禾科技資金鏈的緊張以及借貸回收的艱難,若未來數禾科技真的出現爆雷場合,很難說參股40%的分眾傳媒能夠金身不破!
漢鼎宇佑借微貸網大玩金融游戲 投資標的爆雷后公司經營業績大降
除了像分眾傳媒投資的小貸公司長年賠本并連累上市公司業績之外,還有一類上市公司也曾靠小貸公司大玩金融游戲而帶來了不少收益,甚至靠這些收益還支撐起上市公司的業績。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因所投小貸公司的突兀爆雷讓這些業績支柱出現失衡,上市公司的經營變得空心化,如踩雷微貸網的漢鼎宇佑便是一個代表案例。
察看漢鼎宇佑近幾年財報可發明,其一直在靠投資凈收益支撐起自己的業績,而為其帶來投資收益的恰好是前段時間被立案查訪的微貸網。據《紅周刊》記者統計,這些年來,漢鼎宇佑從微貸網身上獲得的投資收益有兩種:一是權益法下確定的投資收益(即按所持股份分利潤),2024年至2024年,差別為7015.14萬元、1.05億元、5977萬元;二是處置長期股權投資產生的投資收益(比如轉讓股權,且這部門股權升值),2024年、2024年差別為8442.97萬元和6149.91萬元。整體核算后,2024年至2024年,微貸網共帶給漢鼎宇佑約3.8億元的收益。要知道,在2024年和2024年,漢鼎宇佑幾乎全是靠著微貸網的投資收益以及轉讓股權時溢價的估值來支撐業績的,假如沒有微貸網,漢鼎宇佑若僅靠主營業務的話(這兩年營業總成本大于營業總收入),恐怕早已陷入賠本,并走上披星戴帽之路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微貸網給漢鼎宇佑帶來一系列收益的過程中,《紅周刊》記者發明,這此中是存在著不少令人不解疑點的,而這些疑點大部門都涉及到漢鼎宇佑在挪騰微貸網股權時給出的估值,此中是否涉及到長處輸送疑問是令人有問題的。
首要第一個估值問題發作在2024年6月,那時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漢鼎金服以自籌資金3.47億元向實控人旗下另一家公司杭州漢鼎收購微貸網6.66%的股權,由此推算,此時對應的微貸網100%股權估值為52億元。要知道僅在一年前,同樣是漢鼎金服向杭州漢鼎收購微貸網8%的股權,卻只花了2.4億元,對應微貸網總估值僅為30億元。在短短一年中,微貸網的總估值就由30億元上升至52億運彩lol ptt元,這一估值上升速度是否合乎邏輯?是否存在變相將上市公司資金輸送到實控人手中是有問題的。
第二個估值問題仍然發作在2024年,當年漢鼎宇佑以1.7億元的代價將微貸網2%股權轉讓給深圳華聲前海投資有限公司,由此推算微貸網100%股權估值又變成了85億元,要知道在2024年6月收購微貸網時的總估值還剛漲到52億元,可在短短幾天,微貸網估值又火箭式上升至85億元,如此變化之大讓人迷惑。要知道,此番賣股權的對象深圳華聲前海投資有限公司與漢鼎宇佑關系匪淺。資料顯示,國盛金融控股集團持有華聲前海的100%股權,實控人是杜力及其一致行動人張巍,而與此同時,國盛金融控股集團的子公司國盛證券又是漢鼎宇佑的第5大股東,持股比例達2.86%。雷同的場合在2024年也發作過一次,當年漢鼎宇佑再次賣出微貸網部門股權,那時的買賣對象是北京千山信遠投資控制有限公司,而漢鼎宇佑集團本身便是千山資源的股東之一運動報馬仔。
如此場合意味著,微貸網在幾個長處相關方之間被來往倒騰,如此操縱更令人懷疑其估值是否率性和敷衍了。在漢鼎宇佑購買時估值低,而賣出時估值又暴增,而且是在一年時間內,由此很難不讓人懷疑是這幾家密友在相互抬轎子,從而給漢鼎宇佑行方便。
不過,這種金融游戲固然一度支撐起漢鼎宇佑的業績,但畢竟不是踏踏實實的持久之計,跟著微貸網的爆雷,漢鼎宇佑曾經的好日子已途經去。2024年2月,漢鼎宇佑將2024年凈利潤調換為-7.46億元,此中對微貸網的計提減值費用就高達6.72億元。
假如算筆賬的話,2024年至2024年,漢鼎宇佑通過微貸網共獲得約3.8億元的投資收益,然而僅在2024年一年就由於計提減值6.72億元消逝殆盡,甚至還虧了約2.92億元,這還不包含有2024年至2024年,漢鼎宇佑旗下子公司三次為了買微貸網股權所破費的公司自有資金7.37億元(有兩次進入到實控人旗下另一公司腰包)。從這一結果看,這些年漢鼎宇佑為這場金融游戲所有的忙前忙后,是否成了一場游戲一場夢呢!
現在,微貸網已經被相關部分立案查訪,其無論在美股的股價還是經營上都已受到重創,漢鼎宇佑固然還持有其14.13%的股權,但顯然已經不能再依附微貸網輸血了,經此一事之后,漢鼎宇佑也改變了實控人。截至2024年一季度,公司營收大幅下滑64%,僅有4391萬元,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賠本6277萬元,下降142%。如此變化之下,漢鼎宇佑前途如何,令人忐忑。
另有還值得注意的是,漢鼎宇佑除了靠微貸網大玩金融游戲終極爆雷之外,實在《紅周刊》記者發明其本身在經營上就早已出現一些疑點。比如漢鼎宇佑曾在2024年年報中提到,當年其聰明城市新增訂單約6.6億元,僅2024年第四季度就新增訂單3.5億元,可察看其2024年和2024年財報,2024年的總營收僅為4.04億元、預收賬款為2273萬元,2024年總營收為5.28億、預收賬款為5358萬元。如此數據表現場合下,這6.6億元的訂單又是如何能夠體目前財報中的呢?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不解的是,固然漢鼎宇佑2024年、2024年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還都為正,但若仔細察看可發明,這并不是公司重要業務做得好的理由,而是公司接收了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尤其是收回的投標保證金、如約保證金、往來款金額較大,僅2024年、2024年這筆金額就差別到達2.67億元和1.16億元,若沒有這筆錢進款,實在際造血才幹早就展現出危機。比如拿2024年來說,當年公司接收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降至4404萬元后,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就變成了-5198萬元。那麼為何這筆錢在2024年、2024年金額都對照大,而到了2024年就出現了銳減呢?對此,公司并沒有明確的辯白,如此場合也讓人懷疑公司在2024年、2024年,是否有靠這筆錢來粉飾經營現金流凈額的嫌疑。
趣店股價連續縮水 或已成大股東國盛金控累贅
在踩雷微貸網的上市公司中,除了漢鼎宇佑之外,還有另一家上市公司國盛金控,其與漢鼎宇佑一樣,都借著所投的小貸公司大玩金融游戲,固然國盛金控并沒有像漢鼎宇佑一樣完全爆雷,但其所投的其他小貸公司也是疑問纏身,風險暗生。
從相關資料來看,國盛金控及實在控人所操控的整個國盛系在互聯網金融領域頗為活潑,除了投資微貸網之外,還參股了在美上市的互聯網金融公司趣店。
像漢鼎宇佑一樣,國盛金控在參股趣店的過程中,也通過挪騰趣店的股權而大玩金融游戲,把趣店的股權通過左手倒右手的方式一步步裝入到上市公司之中,同樣讓人質疑的是,這此中也很可能涉及到了長處輸送的疑問。
《紅周刊》記者查閱國盛金控以往公告密現,國盛金控在2024年10月25日發表公告稱,將通過旗下子公司深圳華聲擬買入鳳凰祥瑞(實控人旗下另一公司)持有的北京喜悅時代5%股權,而北京喜悅時代運營的正是趣店集團。在此番買賣過程中,國盛金控支付了3.75億元現金,獲得北京喜悅時代5%的股權,由此推算,那時的北京喜悅時代100%股權應該約有75億元。那時的公告顯示,來自銀信資產評估有限公司給出的權益價值評估教導稱,北京喜悅時代市場估值為82.91億元,5%股權按理應值4.15億元。所以,3.75億元的買賣代價相當于鳳凰祥瑞折扣把手中趣店部門股權轉讓給了國盛金控。
然而,這看似折扣的買賣若不折扣,北京喜悅時代82.91億元的市場估值也不一定是合乎邏輯的。據那時的評估教導,82.91億元的估值已經較那時標的公司凈資產增值了62.5億元,增值率高達307%。要知道,以那時停止日2024年7月31日時點看,北京喜悅時代的總營收才不過4.8億元,凈利潤也只有1.58億元,而在此前的2024年,標的公司凈利潤還賠本了5.43億元。也便是說,若北京喜悅時代那時的整體估值都是虛高的,則國盛金控所花的3.75億元現金就有可能是偏高的。值得注意的是,這筆買賣費用終極進入了同一實控人旗下的另一家公司手中,如此的資源行運不免有變相長處輸送的嫌疑。
除了存在長處輸送嫌疑之外,未來一旦趣店出現業績變臉,則對國盛金控無論從賬面上還是從股價上都會帶來不小的沖擊。首要,從資產賬面上來看,趣店對國盛金控的其他綜合收益一直陰礙較大,由於跟著趣店股價的變動,國盛金控手中的股權估值也有所變化,而增值的部門就計入了其他綜合收益中,這一點曾經為國盛金控帶來利好的,比如2024年趣店上市當年,其連續不斷上漲的股價就曾為國盛金控帶來高達8.08億元的其他綜合收益。不過同時這也是一把雙刃劍,若一旦趣店股價大幅下跌,則國盛金控的其他綜合收益也將會大幅縮水。這種場合在趣店上市的第二年(2024年)就已展現。當年,趣店給國盛金控帶來的其他綜合收益一下子從2024年的8.08億元下降至2024年的5645.9萬元,甚至自2024年開始,國盛金控就沒有披露趣店為其帶來的其他綜合收益了。
固然其他綜合收益并不陰礙企業當期的凈利潤變化,可是會陰礙公司的凈資產幾多。2024年,由於趣店給國盛金控帶來的8億多元其他綜合收益,一度令上市公司當年的凈資產增長了11.27%,規模達128.8億元。然而在2024年趣店股價大跌后,其他綜合收益又出現大幅回落,使得上市公司當年的凈資產又縮水了11%。要知道,凈資產對于一家上市公司來說是極度主要的,其無論對股價還是信貸都是不可或缺的指標,而一旦凈資產出現縮水,對于上市公司而言,陰礙是極度負面的。
現在,趣店股價僅在1.5美元左右徘徊,若未來連續下跌,將會進一步導致國盛金控凈資產的縮水。對于國盛金控來說,這也不是首次出現的場合,在2024年時,其投資的微貸網就因股價下跌(持股2%)曾令上市公司國盛金控其他綜合收益計提減值損失約8858.8萬元,導致當年其他綜合收益變為-3817萬元。未來,若趣店股價依然不見好轉,則不僅沒有給國盛金控帶來收益,相反還很可能成為上市公司凈資產的連累。
截至2024年底,國盛金控仍然持有趣店5.03%的股份,而且享有趣店六分之一的董事會席位,然而,趣店的前景已極度令人憂慮,單從財務數據來看的話,2024年上市以來,其業績增速已經大幅減速,截至2024年一季度,營收同比下滑54%,凈利潤賠本4.87億元。
在這場資源游戲中,趣店未來走向如何,不僅對國盛金控的凈資產帶來明顯陰礙,且也對上市公司的股價帶來直接陰礙。更值得注意玩運彩賺錢的是,操控這些資源游戲的杜力、張巍近日因涉嫌隱瞞實控人,已被證監會立案查訪。8月14日晚,國盛金控公告稱,控股股東接收中國證監會查訪告訴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
泡沫一旦被戳破,留給上市公司和股民的很可能只是一地雞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