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訊方舟(000687)接收知交所監管函,全資子公司南京華訊方舟通訊設施有限公司(下稱南京華訊)債務逾期披露不及時。
南京華訊是華訊方舟開展軍用通信業務的主要子公司。2月21日下午,證券時報e公玩運彩報馬仔心得司記者致電南京華訊查問債務逾期及被法院強制執行場合,行政辦公室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公司2月20日剛剛復工,具體場合也不太清楚。
當前,華訊集團正在轉讓華訊方舟控股權,早前對接的是深圳國資委旗下的遠致投資,近期出現了新接盤方仁東集團。仁東集團還管理了另一家上市公司仁東控股,實際管理人霍東在2024年2月入主該公司,一年半后即操持將管理權轉讓給了北京海淀區國資下屬的海科金,相關協議已于2024年11月正式生效。仁東控股主要股東曾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霍東讓仁東控股脫胎換骨。當前面對逆境的華訊方舟與霍東入主前的仁東控股有諸多相似之處,霍東的到來可否起到積極作用?
主要子公司債務逾期
華訊方舟2月19日公告,南京華訊因資金緊張出現部門債務逾期,逾期本金1億元,債權人是江蘇銀行南京北京西路支行,借貸時間202運彩 足球 pk4年12月27日,逾期時間2024年12月26日。華訊方舟系上述債務擔保人,蒙受連帶擔保責任,逾期借貸本金1億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10.06%。華訊方舟表示,現在公司正在積極談判求和決。
2月20日,知交所監管函稱,南京華訊借貸逾期時間為2024年12月26日,而公司遲至2024年2月19日才披露上述公告,違背相關制定。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通過天眼查發明,1月2日~2月20日,南京華訊46次因未按時推行法律義務而被法院強制執行,執行標的最大的一筆為16萬元,最小的一筆僅1236元,合計157萬元。南京華訊行政辦公室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公司并不是沒有錢償還債務了,請以公告為準,不要惡意揣測。
天眼查數據還顯示,南京華訊2月份以來有多起經濟賠償金糾紛案件,上訴人為7名天然人,疑似為勞務糾紛。南京華訊是華訊方舟主要子公司,是上市公司開展軍用通信業務的主要主體。
2024年11月,中國恒天、恒天纖維與華訊集團簽署《股份轉讓協議》,前兩者將所持恒天天鵝(時名,即目前的華訊方舟)29.8%股份轉讓給華訊集團,轉讓總價13.4億元。買賣完工后,華訊集團成為恒天天鵝的控股股東,吳光勝成為上市公司實際管理人。那時,華訊集團允諾,將擇機向上市公司注入優質資產。2024年7月,恒天天鵝重大資產置換買賣實施,上市公司將傳統的化纖業務置出,置入華訊集團所持南京華訊100%股權、成都國蓉100%股權。此番買賣完工后,恒天天鵝開始涉足軍事通訊及配套業務,并在2024年10月正式更名為華訊方舟。
在此次買賣中,南京華訊100%股權評估值為16.34億元,增值率到達1320%,由此形成商譽逾10億元。那時,華訊集團允諾,南京華訊2024~2024年度凈利潤為1.62億元、1.87億元、2.17億元。2024年,南京華訊僅實運彩場中 ptt現凈利潤8290萬元,未能完工業績允諾,華訊集團因此賠償上市公司7671萬元。2024年度、2024年度,南京華訊順利完工了業績允諾。
2024年度,華訊方舟對南京華訊計提3.06億元的商譽減值預備,是導致上市公司當期賠本的主要理由。2024年度,華訊方舟預測賠本10億元~15億元,預測期末凈資產-5億元~1000萬元,造成該種局面的理由之一就是上市公司對南京華訊的經營場合進行全面評估,判定公司因收購南京華訊的商譽存在減值風險,預測將會全額計提商譽減值預備,金額約為8.62億元。
管理權轉讓待決
華訊集團退出華訊方舟之意由來已久,但進展不太順利。
2024年7月30日,華訊方舟控股股東華訊集團、公司實際管理人吳光勝與遠致投資簽署了《框架協議》,華訊集團擬將其所持華訊方舟18.94%的股份轉讓給遠致投資,買賣總價8.62億元。此次買賣若能實施,遠致投資將成為華訊方舟第一大股東,恒天集團持股比例14.94%仍為第二大股東,華訊集團持股比例減低至10.52%位列第三大股東,上市公司無控股股東和實際管理人。
遠致投資是深圳國資委全資子公司,華訊集團總部亦位于深圳。但華訊集團與遠致投資的《框架協議》遲遲未見實質性進展,華訊方舟2024年10月底披露確當年三季報顯示,該事項現在處于項目盡職查訪階段。然而到了2024年,華訊方舟管理權改變買賣又有新變化,仁東集團入局。
1月21日,華訊集團、吳光勝與仁東集團簽署《框架協議》,仁東集團擬通過增資華訊集團、受讓華訊集團股權等方式贏得其51%股權,到達控股身份。與此同時,吳光勝將其名下所持華訊集團33.86%股權委托仁東集團控制,并調和華訊集團其他台灣運彩nba分析師股東將所持不低于17.14%股權委托仁東集團控制,合計委托股權比例不低于51%,限期自正式股權托管協議生效之日起至仁東集團贏得華訊集團的股權到達控股的比例時止。
華訊方舟對此表示,若后續各方能簽署正式的股權托管協議,未來公司的實際管理人可能改變為霍東,持有仁東集團99.9%的股權。后續公告顯示,現在華訊集團存在部門股東股權受限和部門事宜未談判一致的場合。吳光勝為華訊集團的創始人,擔任董事長職務,直接持股比例為33.86%。華訊集團還有其他13名股東,類型包含有基金公司、生產電源材料的公司、通信產品公司、私募股權合伙企業、融資租賃公司、投資公司等,確切略顯復雜。
對此,華訊方舟接收了知交所的關注函。華訊方舟回復知交所,華訊集團與遠致投資簽署的《框架協議》僅為買賣各方意向合作的原則性約定,截至現在各方尚未就終極方案和買賣前提達成一致。
仁東集團接盤何為?
華訊集團持有的華訊方舟股份已遭凍結,對于凍結理由,公告中有這麼一段話:2024年發作中美貿易戰以來,美國相關方面臨華訊集團高度關注,從金融、客戶、供給鏈、行業監管及媒體等多方面進行了靶向絞殺,正常業務開展遭受很大陰礙。
這樣一個被多方靶向絞殺的華訊集團,仁東集團是否有足夠的接盤實力呢?
公告顯示,仁東集團注冊資源20億元,旗下北京仁東信息專業有限公司、仁東(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差別持有仁東控股(002647)24.66%和5.27%的股份。仁東集團2024年2月才入主民盛金科,2024年7月就操持了管理權改變事項,具有國資底細的北京海淀科技金融資源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運彩 足球 規則稱海科金)將通過受讓表決權方式成為新的控股股東。
仁東集團方面與海科金簽署的托管協議顯示,此次權益變動完工后,海科金通過股份托管的方式持有仁東控股1.19億股股份對應的表決權,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21.27%。同時,海科金及其一致行動人將合計管理仁東控股28.94%的股份表決權。在托管限期內,海科金對受托股份享有等同前提下的優先買入權。
市場對仁東集團脫手仁東控股的買賣也頗多質疑,以為新東家海科金不僅分文未花,反而將獲得2024萬元/年的控制費。對此,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早前曾采訪了仁東控股主要的天然人股東景華,其表示霍東受命于危難之際,他的到來使仁東控股脫胎換骨重獲新生。景華說,霍東入主后持續增持,在擔任董事長的一年多時間里讓仁東控股甩掉了長年未能豁免的非標年報,并令公司前期收購的廣東合利資產組可收回金額高于賬面價值,未發作商譽減值。景華以為,國資受托表決權獲取上市公司控股權是一種符合當代潮流的試探,海科金與仁東控股業務接近、合作順利,未來兩方還有許多業務領域可以合作共贏、資本共享。
2024年11月初,仁東控股曾公告,擬在12個月內向海科金借款不過份10億元,借款年利率不過份7.5%,重要用于公司經營、周轉採用,支援公司對外投資項目,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提拔要點競爭力。可是現在,仁東控股資金仍然極度緊張,2024年收購廣東合利金融科技服務有限公司90%股權的買賣尾款1.56億元,仍未支付給買賣對手張軍紅。
霍東此番要入主的華訊集團,同樣處于危難之際,資金緊張、業務下滑,所持上市公司華訊方舟的股份也遭司法凍結。后續,華訊集團、仁東集團會如何推進買賣,如何支援上市公司康健穩健發展,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