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回暖與剔除賽在汽車市場同時上演,特別末位剔除的韻律正在加速。不僅賽麟、拜騰等造車新勢力爆雷,力帆、眾泰等銷量歸零,華晨汽車這個老牌汽車品牌,縱然頭頂寶馬光環,也走到了退市的邊緣。
從7月開始,華晨汽車就陷入股債風波中,背負千億元欠債,多筆股權被凍結,縱然有寶馬這個利潤奶牛存在,缺錢也已經成了不爭的事實。而加倍嚴峻的是,華晨汽車旗下三大自主品牌缺乏造血才幹,無法為華晨汽車轉過身提供可能,旗下中華和華頌兩大自主品牌7月銷量均為零輛。
面臨狀況頻出的局面,不禁要問,過度依賴寶馬的華晨汽車還能撐多久?
債務危機壓頂:債券代價異動 欠債超千億元
8月28日,華晨汽車旗下18華汽0118華汽03和19華汽01發作偏離估值較大的代價異動。而在此之前的兩天內,華晨汽車接連被大公評級以及東方金城兩家評級機構列入觀測名單。
8月26日,大公評級將華晨汽車及17華汽0118華汽債01、18華汽01和18華汽債02、18華汽02列入信用觀測名單。
8月27日,東方金誠也將華晨汽車主體信用級別AAA、18華汽債03、18華汽0319華汽債01、19華汽01和19華汽債02、19華汽02信用級別AAA列入評級觀測名單。
此中,大公評級以為,華晨汽車銀行授信額度下降,未採用授信額度小,面對一定融資壓力。同時,公司多次被列入被執行人,涉及多項股權凍結事項,面對的法律風險連續上升,或將對融資才幹進一步產生不利陰礙。
東方金誠表示,第一,公然市場近期爆出多個關于華晨集團流動性緊張的動靜,旗下多只債券在二級市場成交代價持續出現大幅下跌,子公司金杯汽車相關股權凍結。
據查證,8月12日,華晨汽車旗下多只債券在二級買賣市場大跌,一度出現盤中暫時停牌。此中,18華汽01、18華汽02、18華汽03等多只債券跌幅均在15%-20%之間;19華汽01跌幅更是高達28.65%。
8月13日,華晨集團旗下17華汽01、18華汽01、18華汽02、18華汽03、19華汽01、19華汽02、19華集01、20華集01債券發表公告,稱自2024年8月13日起進行買賣方式調換,僅在上海證券買賣所固定收益證券綜合電子平臺上采取報價、詢價和協議買賣方式進行買賣。
同一天,華晨汽車在香港的上市子公司華晨中國股價也出現暴跌,盤中最大下跌14.3%,創下2024年8月以來的最大盤中跌幅。即日收盤報收于7.58港元/股,下跌8.78%。
需要注意的是,債券和股票同時下跌,都反應了投資人對華晨汽車的債務疑問和流動性的憂慮。
東方金城給出的第二個理由,是華晨汽車面對融資壓力。數據顯示,2024年3月末,公司銀行授信總額為325.65億元,此中未採用授信額度為23.68億元,較2024年終下降34.15%。現在,公司由重要債權銀行組織成立債權人委員會以一定水平上保障其再融資才幹。
此外,東方金城以為,華晨汽車有息債務規模較大。據悉,截至2024年3月末,公司全部有息債務為674.72億元;此中,2024年8月-12月和2024年公司到期及回售的債券金額合計差別是13.73億元和65億元。
總體來看,截至本年一季度末,華晨集團總欠債過份千億元,到達1226.75億元,占比資產總額1754.37億元的69.93%,遠高于行業平均程度。此中,有息債務占總欠債的比例過份一半以上,短期債務金額為483.96億元,長期債務金額190.75億元。短期債務占比過高,使得華晨台灣運彩籃球專家推薦汽車集團存在不小的短期償債壓力。
此外,企業預警通數據顯示,華晨汽車共存續15只債券,存量規模為175.73億元,此中13.73億元將于一年內到期,101億元將于1-3年內到期,61億元將于3-5年內到期。3年內到期債券占比過份六成,意味著華晨汽車短期內面對著較大的還本付息的壓力。
身處糾紛漩渦: 5家公司10筆股權被凍結
除了債務疑問,華晨汽車還陷入股權凍結和法律糾紛的漩渦之中。
公然資料顯示,本年7月以來,華晨汽車集團所持有的至少5家公司10筆股權,均被相關法院凍結,金額高達15億元,時間最多長達三年。
此中,華晨集團所持有的沈陽金普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兩筆1.75億元股權,在2024年7月7日差別被上海金融法院凍結,凍結限期均為2024年7月6日。7月17日,華晨集團所持遼寧華晟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的5000萬元股權,被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凍結。
不僅如此,本年7月28日至7月30日之間,華晨集團持有廣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差別出現了四筆凍結,股權數額為1.749億元、1.749億元、1.49億元、7405.6793萬元,執行法院為上海金融法院。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股權被凍結之外,華晨汽車還涉及大額法律訴訟,以及多家公司申請財產保全。特別是,華晨汽車與天風證券存在法律糾紛,導致下屬公司金杯股份被申請凍結,凍結理由為財產保全。
具體來看,20華晨01主承銷商的天風證券8月發公告稱,已經告狀華晨集團及其關聯公司沈陽華益新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沈陽華益新),不是追討承銷費,而是追討原本跟沈陽華益新約定好的、買入運彩贏錢華晨債的7000萬元資金。
此外,朝陽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沈陽分行此前也已申請對華晨集團采取保全措施,并于7月27日接收法院判決,凍結華晨集團賬戶入款6億元或查封等額財產。
7月30日,就團聚網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申請對華晨集團進行財產保全一事,法院裁定,凍結被申請人華晨集團銀行入款481.4萬元或查封其等同價值的財產。凍結銀行入款的限期為1年;查封、拘留動產的限期為2年;查封不動產、凍結其他財產權利的限期為3年。
千億欠債纏身,10筆股權被凍結,華晨汽車的經營存在很大的資金缺口,已是不爭的事實。而令人失望的是,華晨汽車的信任度也在減弱。2024年4月至8月,華晨汽車已經有17次登上被執行人名單。再次印證了華晨汽車缺錢的現實。
事實上,華晨汽車早已意識到自身缺錢的事實,并通過拋售股權的格式來緩解資金壓力。7月14日,華晨中國發表公告稱,其控股股東華晨汽車已與遼寧交通投資訂立戰略投資協議,擬向后者出售公司4億股股份,華晨汽車將由此獲得32.8億港元資金。此外,5月22日,華晨中國向遼寧省交通建設投資集團出售該公司2億股,相當于公司已發行股本總數的約3.96%。
不過,顯然,拋售股權所得資金并沒有緩解華晨汽車自身的債務疑問。
自主造血才幹缺失: 中華、華頌銷量歸零
而華晨汽車面對的最緊要的疑問,不僅僅是面前的股債糾紛,畢竟身后還站著寶馬,而是自主品牌本身沒有造血才幹。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來看,自主品牌都無法為華晨汽車帶來可觀的收益以及支撐下去的但願。
具體來看,華晨汽車旗下中華、華頌以及金杯三大自主品牌的銷量無一樂觀,尤其是中華與華頌,甚至已經被市場邊緣化。
乘聯會數據顯示,7月,華晨中華與華晨華頌兩大品牌的銷量均為零輛,僅運彩運動金杯銷售了1600輛新車。這樣的銷量表現,甚至不及造車新勢力。7月,蔚來汽車、夢想汽車和小鵬汽車的銷量差別為3533輛、3533輛和2532輛。
曾經,中華品牌旗下不僅擁有早期的尊馳以及中華駿捷FRV、駿捷Wagon、駿捷CROSS、駿捷FSV等駿捷系列車型,還出現過H330、H530、H3、H230、H220、V3、V5、V6、V7等十余款車型。如今,中華品牌官網顯示的在售車型僅為中華V7、V6、V3、H3、H530出租車五款。上年《北京年輕報》巡訪4S店時,銷售人員就已經表示門店以后只賣V7和V3。
由于產品線過于單薄,同時又缺乏支柱型產品,導致華晨中華本年上半年銷量僅為3186輛。而月均銷量只有三位數的緊迫狀態,意味著華晨中華確切到了危急時刻。
假如說中華正處于危險邊緣,那麼華頌幾乎名存實亡。
數據顯示,華頌不但是7月份的銷量為零輛,而是截至現在,整個2024年的銷量都是零輛,在2024年沒有賣出去一輛車。
事實上,華頌自2024年景立以來,只推出了華頌7一款在售車型,且在終端市場一直表現平平,年度累計銷量從未過萬。在車市下行的2024年和2024年,銷量直接降至1000輛左右。數據顯示,2024年-2024年,華頌7的銷量差別為6898輛、4514輛、4067輛、1069輛、1184輛。
華晨汽車那時耗資26億元歷時三年打造的華頌品牌,已經走在了剔除的邊緣。沒有新車策劃的華頌,可否堅定下去還是個未知數。
比擬華頌一直沒有起色的市場表現,金杯可謂是高開低走。
成立初期,金杯曾以每年增長50%的速度發展,并持續19年位列中國商用車市場銷量第一,一度成為輕客銷量神話。如今,光環褪去,金杯上半年總銷量僅為7661輛。
三大自主品牌,竟沒有一個能夠拿得出手,華晨汽車怎麼了?要知道,華晨汽車但是一個可以追溯到1949年的老牌汽車品牌,如今卻淪落到月銷只有千輛的逆境。而比之起步更晚的吉祥、長城等自主品牌則在品牌建設、專業研發、產品上新以及銷量方面均贏得了不錯的成果。
過度依賴寶馬:5年利潤輸血269.2億元
華晨汽車這個曾經赴美上市第一股的卻步不前,與其對寶馬的過度依賴分不開。
2024年,華晨汽車與寶馬婚配,之后便開始走上了資本整合的造車路:保時捷調校的底盤,與寶馬合作的發意圖,意大利設計的外殼,加一起車就造好了。這種簡樸的思路,很長時間內主導了華晨汽車的造車安排,導致華晨汽車在專業上過度依賴寶馬。
缺乏自主研發才幹的華晨汽車,不僅推出的產品韻律慢,而且數目連續不斷減少。這也就導致電競 運彩了華晨汽車與其他自主品牌,特別是一線自主品牌的差距越來越大,終極,在產品競爭力上逐步被邊緣化,在銷量以及利潤功勞上越發乏力。
華晨汽車發表的2024年上半年業績教導顯示,華晨中國本年上半年營收14.5億元,同比下降23.85%,凈利潤則為40.45億元,同比增長25.24%。
在營業收入大幅下滑的場合下,凈利潤不降反升甚至是營收的3倍,毫不經意外,重要還是得益于華晨寶馬的利潤功勞。官方教導顯示,華晨寶立刻半年實現凈利潤高達43.8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3.4%。假如去掉從華晨寶馬得到的利潤分成,華晨中國本年上半年的其他板塊總體賠本到達3.4億元。
而這已經不是華晨寶馬第一次以一己之力撐起華晨汽車的利潤。數據顯示,2024年至2024年,華晨寶馬每年為華晨汽車功勞利潤額在17億-76億元之間,凈利潤占比平均在94.9%至119.6%之間,特別是近5年,寶馬的利潤占比一直保持在110%左右。
依據華晨中國公布的財報顯示,2024年至2024年,華晨寶馬為華晨中國功勞的凈利潤差別為38.23億元、39.93億元、52.33億元、62.44億元和76.26億元。5年的時間里,華晨寶馬向華晨中國功勞了269.2億元,且利潤功勞規模連續不斷擴大。
假如將華晨寶馬所功勞的利潤從華晨中國的業績中扣除,2024至2024年,華晨中國自主板塊在過去5年間差別賠本3.3億元、3.1億元、8.6億元、4.2億元和8.6億元。也便是說,5年間,自主品牌賠本近30億元。
2024年10月11日,華晨中國汽車發表公告出售華晨寶馬的25%股權,使于交割后(預期將不遲于2024年進行),華晨寶馬汽車將差別由沈陽金杯汽車及寶馬實益擁有25%及75%。屆時,華晨寶馬向華晨汽車輸送的投資收益將減半,實際管理權也將向寶馬集團靠攏。
那時,華晨汽車此舉便觸發行業激烈迴響,業內普遍憂慮失去寶馬一半利潤之后華晨汽車該如何生存。
如今,跟著債臺高筑、股權凍結、銷量歸零、自主賠本等疑問連續不斷出現,在沒有新車型、新專玩運彩合法性業支撐且資金緊張的場合下,華晨汽車自主品牌自救的可能性極度小。僅剩的兩年緩沖期內,活下去將是華晨汽車的唯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