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豬老板陽偉明(右)中午時分接收了一車生豬運往廣州,心里十分開心。
往廣州運豬前,勞工們要先為生豬洗洗澡、降降溫。 時報特派湖南記者 朱元斌
養豬戶解讀豬肉漲價兩大理由 稱實在養豬和炒股一樣
來穗湖南豬突減少 記者赴湘探訪養殖戶
自本年5月份以來,豬源減少,豬肉代價一路飆升,廣州市民面對吃高價肉局面。幾多年來,市民從不在吃肉疑問上有過危機感,這次大家都感覺很驚訝,豬到哪里去了?到底是什麼觸動了市場敏感的神經?
記者連日深入到廣州最重要的生豬供給地——湖南省,巡訪了部門養豬技術戶,從一個側面了解肉價上漲的理由。
假如說自上年10月份以來伸張全國的高致病性藍耳病導致大批母豬流產、欄豬吃緊是一個理由,那也絕不是重要的理由。傳統的小養殖戶經不起市場風險的沖擊,連續不斷遭到市場剔除應該是重要的。
養豬戶解讀漲價兩大理由
疫病偷襲,染病豬場血本無歸
養豬容不容易?容易!身家幾十萬幾百萬的人能養,只有一兩千塊的人也能養,由於門檻低,在湖南養了12年豬的養豬大戶劉小解談他的養豬經,養豬難不難?難!難在專業、環境、衛生、控制,養豬對這些要求太嚴格了。以前平凡莊家養豬根本上是簡樸的集約型操縱,絕對沒有正規豬場那麼技術,一旦疫情來了,基本擋不住。
上年,高致病性藍耳病這一夢魘首要襲擊福建和江西的豬場,10月散播到湖南,11月到達高峰。這種疫病固然對欄豬的陰礙并不大,但對母豬的打擊卻是致命的——流產。
業內一些人以為,本年4月以來高居不下的肉價很大水平上與此次疫病有關——母豬流產導致欄豬緊張,豬源減少,代價天然上漲。
劉小解在這場疫情中算是有驚無險。由于保衛措施做得嚴密,劉小解的豬場平安無事。但在疫情解除之前,他仍如臨大敵,對豬場警戒森嚴,任憑記者磨破嘴皮也謝絕進入采訪拍照,目前是‘極度期間’,我已經謝絕了好幾批來參觀的人,搞不好帶進去一個病菌就會讓我賠得傾家蕩產。
劉小解把豬看得比自己的命還主要。以前我一個月去一次豬場,目前一個季度去一次,每次進去都要洗澡、換衣、消毒,豬場勞工這階段完全實行封鎖式控制,吃住都在里玩運彩單場場中面,我每日便是打打電話給那幾個場主。
許多豬場還是被這場恐怖的疫病擊垮了。我們這里有的散戶為了管理疫情打疫苗,沒想到打得越多(豬崽)死得越多,基本沒用,劉小解有些傷感,我們這里做得還是對照好的,有的場所基本頂不住。以前,豬生病,打幾針疫苗就辦理疑問了。而據劉小解的預計,現在的這場疫情至少需要一個月才有可能平息。
肉價高漲的背后并不是養豬戶的歡天喜地,感到很復雜,也許用幾家痛快幾家愁來形容更為適合。那些勝利避開疫情并且賺了錢的養豬戶是開心的,而那些非命染病的豬場則要面對巨額賠本,甚至可能是血本無歸——無豬可賣,再高的代價也不過是鏡花水月。
市場調節,小養殖戶剔除出局
距衡陽市區30多公里處的向陽橋107國道1823公里處有一排漂亮的屋子,這里是劉小解的住處和他經營的豐旺牧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辦公點。他的養豬場就在鄰近幾公里處的山下。
通往劉小解公司的107國道兩旁盡是農村舊式的豬圈,不過全都是空的,這些都是被剔除的養豬戶留下的。從上世紀九十年月初的家家都養豬,到九十年月中期的家家都不養,再到后運彩 賭博來的養豬技術戶。劉小解勾勒出從1995~2025年這12年中國養豬業的一幅跌蕩起伏的畫卷。
養豬3年,賺錢1年——養3年豬,只有1年是賺錢的。由於商品代價周期的存在,注定了養豬也有一個周期,劉小解把這個周期歸結為一個輪回,時間是3~4年。而2025年恰好是這個輪回中的波峰——漲價年。上年中秋節之前,劉小解虧了30多萬,中秋節之后又賺了返來,上年打了個平手。所以要賺就賺1年,要虧就虧1年,等著拿幾十萬往里面砸吧!
十年來,中國的養豬業就在肉價的上漲和跌落之間反復,途經了一個又一個輪回,一批批養豬戶在這樣無情的輪回中黯然退出。劉小解也在這片海洋中被顛簸得逐步清醒明朗,革除疫病導致豬源短缺帶來的肉價上漲,漲價實在是很正常的。途經幾輪的大浪淘沙,許多小養殖戶被剔除了,肉價天然會上漲。
這是市場調節的必定結局。
實在養豬和炒股一樣
在劉小解眼中,那些小生豬養殖戶與股票市場上那些抱著投機心理賺一把的散戶太像了,我們國家的養豬很亂,一窩蜂上來,一窩蜂下去,這必定導致代價起伏太大,許多養殖戶就這樣被剔除了。
不管哪個行業,終極都要途經市場考驗,只有市場調節才能讓這個行業規范、康健發展,談起市場,他更像一個經濟學家,政府的補貼和宏觀調控職能辦理一時之需,搞得不好,只會加重下一輪的肩負和損失,導致更嚴重的后果。
玩運彩歷史數據
大浪淘沙,市場就像一把篩子,篩去雜質,留下精華。養豬行業中,終極剩下的終將是劉小解們這些大戶。在劉小解看來,與國外發達國家一樣,中國的養豬業必定要履歷從散養到規模化集約型養殖的轉型,這是市場發展的必定,是市場調節的結局。
目前到了向規模化、工場化、集約化轉型的時刻了。估算再途經一輪篩選,這個市場就根本可以轉型勝利了。他樂觀地估算,到當時,那些養幾十頭、幾百頭的養殖戶都將被打垮和剔除。只剩下一些規模化養殖的大豬場,年存欄豬在3000~5000頭,年出欄豬在5000~10000頭。
養豬倔種,履歷十年豬價沉浮
我們國家的養豬很亂,一窩蜂上來,一窩蜂下去,這必定導致代價起伏台灣運彩玩法技巧心法太大,許多養殖戶就這樣被剔除了。——衡陽養豬大戶劉小解
在衡陽,劉小解算個名人,他是赫赫馳名的養豬大戶,擁有衡南縣規模最大的養豬場,手下20多名員工管轄著300多頭母豬、2025多頭熟豬,年出欄熟豬6000多頭,全部供給廣東地域。按本年的行情,一年凈賺100萬元。
但他也是個馳名的倔種,一個從無知畏懼和退縮的家伙,在養豬市場上苦守12年。
家家養豬,散戶栽下懸崖 台灣運彩網路投注
1995年,劉小解開始折騰起養豬。用今日的尺度來衡量,當時候的劉小解養豬只是小打小鬧,更像是一個散戶:一圈大略的豬欄,一百多頭豬仔,兩個雇工,差不多便是在單干。
1996年,劉小解迎來自己養豬的第一個小激情,固然生豬出口價原封未動,但內地的代價一路飆升到了5元斤,最高時漲到了5塊1。
1997年也許才是劉小解真正養豬的開始,這一年,他擴大了養豬規模,全身心地投入到養豬中——上一年的肉價上揚讓他嘗到了甜頭。但這樣的好景并沒有保持多久。所有人都看到了養豬的豐厚回報,家家都在拼命喂豬。一擁而上的惡果是,從1997年開始連續到1998年,生豬代價一路狂跌到2.6元斤。
止不住的頹勢。賣豬所得還不夠飼料錢,為了不致虧得太厲害,許多莊家將成窩的豬崽扔進河里淹死。最慘的時候,甚至干脆把生產的母豬殺掉。那種絕望,簡直就像站在山巔,一頭栽下懸崖。
1998年也創下了養豬業的一個記載:100元買3頭豬仔。而一頭豬仔的成本價原為150~160元。這簡直是個致命的打擊,尤其是對劉小解這樣的養豬大戶,他直呼虧得慘。
但這樣的結局早在他的預料之內,也是他最想看到的,那些原始方式的養豬戶總要被剔除——這好像有點不懷好意。你養我也養,市場很快就會飽和,一旦供大于求,代價肯定跌得厲害。
堅定十年,先死而后生
劉小解走了一步險棋,用自己飼料廠加工出來的飼料換莊家手中的子豬。
聽說這也是被逼無奈。養豬戶買入劉小解的飼料都是先賒賬,等賣了豬再還錢。賒賬這種買賣方式具有極大的風險,萬一養豬戶賠了怎麼辦?結局是,一些虧得血本無歸的養豬戶,終極不得不逼著劉小謎底應用子豬還飼料錢。他居然心甘情愿地認了,并且頭腦發燒用飼料一下子換進了五六百頭子豬。
劉小解自己顯得信心滿懷。民以食為天,他對市場有信心。物極必反,養豬也一樣,有高峰,必定也有低谷。退一萬步講,養豬戶已經將豬仔的100多元風險都分擔去了,留給他的不過30多元,再虧又能虧到哪里去?
這種信心和泰然源于他對市場風險所作的充分評估和預備,低潮時,你就要做好充分的思想預備,拿錢來拼吧,尤其是大戶。
劉小解賺了,并且是狠狠地賺了一把。僅僅三個月后,他用飼料換來的五六百頭子豬變成了熟豬,全部出欄,這時生豬的代價已經上漲到了4元斤。
豬價終于觸底反彈。
從上年10月份開始,一場恐怖的疫病——高致病性藍耳病開始席卷全國,它最致命的打擊是讓母豬流產。欄豬驟減,肉價開始上漲。從本年4月份開始,豬肉陷入了一個恐怖的漲價狂潮,以加快度一路飆升,生豬代價現在已經過份7.0元斤。
簡直快瘋了,這樣的代價讓作為生豬供給商的劉小解都感覺有點接納不了了,生豬的合乎邏輯代價應該維持在5塊到5塊5毛錢1斤左右,最高的應該也就在6塊一斤,漲到7塊的確不合乎邏輯。
從1995年至2025年,肉價好像陷入了一個恐怖的怪圈,在上漲——下跌之間反復輪回,養豬戶也在代價的左右下在養豬——殺豬之間疲于應對。
這10年,劉小解見證了中國養豬業的生生死死,死死生生。